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深度报道  > 正文

“重走长征路,奋进新征程”大型宣讲活动启动
学党史跟党走,争当红色基因传承人

作者: 姜培军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05-17 10:01

启动仪式
主讲嘉宾、“长征英雄”苑蓬演讲后接受少先队员献花
认真听讲

□记者 姜培军

5月14日,“学党史、颂党恩、跟党走,争当红色基因传承人”暨菏泽市“重走长征路, 奋进新征程”大型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。活动由菏泽市委宣传部、菏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、共青团菏泽市委、菏泽市教育局、菏泽日报社联合主办,牡丹晚报、菏泽市小记者服务协会承办,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协办。

市关工委副主任、市委讲师团原团长黄贵芳在讲话中指出,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,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、红色基因,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期望,必须毫不犹豫地担当起红色基因传承人的责任。菏泽日报社副总编辑、牡丹晚报总编辑潘若松,介绍了“重走长征路,奋进新征程”大型宣讲活动的总体情况和有关安排。“长征英雄”苑蓬,结合亲身经历,借助视频、照片,用生动活泼的语言,讲述了激动人心的“长征故事”。

出席当天开幕式的嘉宾还有,市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张运涛,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李天胜,共青团菏泽市委学少部部长王厚深,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王振芳,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曾广国,参加活动的还有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代表以及菏泽报业小记者、少先队员代表。

童心向党,放飞青春梦想

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,着力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传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“童心向党”教育实践活动指示精神,中国关工委、省关工委关于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部署,决定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“学党史、颂党恩、跟党走,争当红色基因传承人”主题教育活动,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,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、书写人生华章。

潘若松介绍了宣讲活动的总体情况和有关安排。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,是全社会的责任。2009年10月,牡丹晚报小记者团成立,12年来累计发展小记者近10万人次,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数千场次,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。2019年10月,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的教导,“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”的指示精神,由市委宣传部、市关工委、市教育局、团市委、市文旅局、市少工委、菏泽报业传媒集团共同组织,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青少年“红色基因代代传”主题实践活动。在此基础上,专门成立了“菏泽报业小记者专家志愿讲师团”。近日,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决定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“学党史、颂党恩、跟党走,争当红色基因传承人”主题教育活动。当天举行的“重走长征路,奋进新征程”大型宣讲活动,标志着“学党史、颂党恩、跟党走,争当红色基因传承人”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。

黄贵芳在讲话中指出,经过100年的发展,中国共产党成长为近亿人的世界第一大党,堪称世界奇迹。历史充分证明,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,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。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,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、红色基因,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期望,必须毫不犹豫地担当起红色基因传承人的责任。希望大家认真听、认真记,让长征精神入心入脑,内化心灵,外化行为,用长征精神激励大家的学习、生活和成长过程,真正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。

讲述“长征故事”,传承“长征精神”

在热烈的掌声中,主讲嘉宾、“长征英雄”苑蓬走上讲台。他结合亲身经历,借助视频、照片等多种形式,用生动活泼的语言,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激动人心的“长征故事”。

“我们这代人是听着长征故事、红军故事长大的。后来,我参加工作,成了一名新闻记者,再后来萌发了一个想法:用徒步行走的方式,沿长征路进行一次新闻采访活动,看看现在的长征路是什么样子,所以说,我重走长征路,是与我的本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。”苑蓬的讲述,很快激起了广大小记者、少先队员的兴趣,他们认真听,不时地记笔记。

“在我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,光背包就达35斤重,相当于每天背着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爬山涉水。”苑蓬的形象讲述,赢得了一阵阵赞叹声,“在翻越夹金山时,从上到下50公里。山顶空气稀薄,不能停留,这一天必须爬过去,相当于一天爬两个泰山。”

“在江西、湖南、广东境内,我们还遇到蛇。我在药店里买了治疗蛇伤的药,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说明书上所说的,如果被蛇咬伤,一次要吃下20片,所幸没有用着。”当苑蓬讲到这一段故事时,听众席上的小记者发出“哇”的惊叹声。

长征路上最艰难的一段路是雪山、草地,广大小记者也非常想了解苑蓬这一段重走长征路的故事。“雪山是什么情况呢?高、冷、空气稀薄。红军翻越的五座雪山,海拔都在4000到5000米多高,相当于三个泰山摞起来那么高。山顶的空气中,含氧量相当于我们平原地区的一半儿。什么感觉呢?设想一下就是戴上两层口罩,一口气爬上20层楼,喘不过气来的感觉。”苑蓬说,“红军当年没有棉衣,加上缺氧、伤病、身体虚弱,不少人一坐下来就再也没有站起来。”

一年吃了20多斤大蒜600多包榨菜

“不少人问我,你重走长征路时吃什么、住哪里?”苑蓬抛出的吃和住的问题,引起了现场小记者的兴趣。

吃什么?苑蓬说,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,虽然用不着吃草根嚼树皮,但吃凉馒头、喝凉水是经常的事。为了防止拉肚子,他就吃大蒜,几乎天天吃,一年大概吃了20多斤。因为出汗多,身体里的盐分流失得多,他就吃榨菜。回来以后,一个朋友为他粗略算了一下,这一年大概吃了600多包榨菜,直到长征结束,他的衣兜儿里还装着大蒜和榨菜。

在苑蓬拍摄的影像资料中,有一张名为“老山界无眠图”。寒冷的冬夜,在一处陡峭的山梁上,几个人身着单薄的衣服,蜷缩在一起,苑蓬靠在一棵大树边。“同学们设想一下。大冬天,让你穿着单衣在室外冻一夜,什么感觉?这个就是冬天在山顶露宿的照片,这是一个叫老山界的山顶。”苑蓬揭秘了照片背后的故事。原来,当时上山前为了减轻背包的重量,他们把棉衣、帐篷等都托运到下一站。寒冷的冬夜,他把背包里能穿的全翻出来,都穿在身上,就连雨衣也穿上了。“几个人紧紧地挤在一块儿,我靠着一棵树,下半夜冻得受不了,因为两边是悬崖,也不敢走动,每隔十几分钟,我就站起来,原地踏步跺脚,一直熬到天亮。”苑蓬回忆道。

强渡大渡河,飞夺泸定桥,苑蓬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著名的战斗故事。泸定桥是铁索桥,共13根铁索,本来桥上是铺着木板的。红军赶到的时候,敌人把木板都拆了,只留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,并且在对岸桥头架起了机枪。“我重走长征路的时候,赶到泸定桥时天色已晚,大渡河白浪翻滚,涛声如雷。我在泸定桥上来回走了好几趟。”苑蓬说,“长征中,红军先头部队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,每个人身背大刀,腰缠手榴弹,端着冲锋枪,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,边爬边射击,硬是爬过了光溜溜的铁锁,夺取了泸定桥。”

“这22名勇士,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牺牲了4位。其他18位勇士,在后来的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相继牺牲,没有一个活到新中国成立。这22名勇士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,但他们的功勋永不磨灭!”苑蓬说,“他们压倒一切敌人、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精神,将永远激励后人继续奋斗。”

“苦不苦?想想长征两万五;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辈。大家是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的红色少年,我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。”报告最后,苑蓬对小记者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期望,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